這是我們在Death Valley 的最後一天
隔天還要上班上課
奧爸打算早點離開
所以很快的結束Salt Creek Trail的探訪
繼續我們的行程


看見路旁有Golden Canyon的標示
我們便停下來看看
這裏是個hiking trail走過峽谷單程約為1 mile


奧爸在車上帶妹妹
讓我跟大頭俊走進峽谷探究竟


只要有石頭的地方
大頭俊都想爬上去


不想讓奧爸等太久
所以只走了1/3就回去了


沒有走完全程
大頭俊還有點不捨的繼續上路


突然奧爸被路邊的馬車吸引


他興奮的嚷著”Twenty Mule Team!那是Twenty Mule Team!!”


原來在Stovepipe Well的小商店裏奧爸買了一本介紹Death Valley的書
書上有提到這Twenty Mule Team


Twenty Mule Team 是由兩匹馬跟18隻騾子拉的馬車
每輛馬車在當年都是花費巨資建造
在1883年到1889年
Twenty Mule Team 是重要的資源運輸部隊
他們將在死谷開採的礦石(主要是硼砂 Borax)
從死谷的小城市Furnace Creek 送到離此最近有火車站的城市Mojave
這樣一段路約有165mile 得花上十天


這在美國西部發展史中也佔了一席之地


在此順便介紹一下Furnace Creek這個地方
Furnace Creek 跟 Stovepipe Wells是死谷裏唯二有旅館的地方
這次經過Furnace Creek(沒時間駐留)
發現這裏的住宿似乎比 Stovepipe Wells新
能訂的到房的話
這是很好的選擇


接下來的這一片凹凸不平的地方叫作Devil’s Golf Course


為什麼會叫作這名字呢?


仔細看一下地上的岩石
就會發現到處都有小洞
大小還真的跟高爾夫球洞差不多


石頭上的白色結晶其實是鹽


這麼一大片的特殊景觀感覺真是難以形容


這裏的風很大
到處都是堅硬的岩石
很怕妹妹受傷
抱她出來照個相就讓她待在車裏


這裏真是個奇妙的地方
值得一遊


這是死谷的平均氣溫表
從這表可讓想來死谷遊玩的人大概知道這裏的氣溫如何


接下來的景點是我們計劃中的最後一點


Badwater Basin
這裏是北美最低窪的地點
低於海平面282 ft.

badwater
從這數字大概不能體會這地方有多低
看到山壁上用白漆標著Sea Level (一旁醜醜的黑字是我加的)
應該就有感覺了吧!


觀望台底下的一片浪其實是石頭


石頭上的白色鹽結晶
讓這片石浪有波濤洶湧的感覺


這裏的風也是非常的大
妹妹都被風吹得跌坐在地上


我把相機擱在地上扶起妹妹後
發現機身跟鏡頭都沾到了白白的一層鹽
還好用濕紙巾就擦掉了


小朋友很喜歡在風中行走的感覺
每個都開心的不得了


踩在這片鹽地的感覺是有一點滑滑的頓頓的
要小心喔


奧爸前方的雪山就是Death Valley最高峰(Telescope Peak)的所在山脈
很巧的就跟北美最低點相鄰
這樣的奇妙事情只有死谷能見到吧! (我想)


我們這次死谷之旅大概只有在Sand Dunes那裏被熱到
其他地方的氣候其實都很好
果然四月是遊死谷的好時機


在這麼一大片空曠的地方
大頭俊開心的奔跑


妹妹也要跟著哥哥跑
連照相時也試著掙脫跑掉


該是回家的時後了


從地圖中看來要從Badwater Basin離開死谷
接到15號公路要開兩個半至三小時
不過地圖中有個虛線部份似乎可省一小時的路程


我們決定抄近路


接到捷徑之前我們還經過Lake Manly
在2萬2千年前這裏有個湖
如今整個湖都蒸發掉了
春天還都開滿了小黃花呢


還經過了一個廢墟
其實有時間的話
在這廢墟後方有個斜坡可觀賞一片的小花
真是漂亮
很多人就在此地吹著涼風看著花海
也蠻愜意的


最後我們接上了地圖中的虛線部份
奧爸覺得路雖然窄但是比之前許多地方的路都還好啊


熟不知當我們走了2/3的路程後路面變的超爛
請看以下影片




果然一路還有一路爛…
圖為我們好不容易走完全程停下來照相紀念


原來這段路叫 Harry Wade Exit Route
Harry Wade是早期來到死谷掏金的人之一
他跟他的家人被困在死谷
在險惡的環境中Harry Wade還是硬是找出了一條出路離開死谷
這條在死谷南邊出口
接到Baker這個城市的的小路就由他為名
原來我們亂找的路還是有歷史的


這次的死谷之旅非常有意思
唯一讓奧爸傷心的是
這次的旅程讓他的愛車輪胎磨損了1/3
洗車時還發現車身上都有被碎石撞擊的痕跡
奧爸要提醒大家
要來Death Valley玩還是租有四輪傳動的車好了


最後放上兩張大頭俊拍的照片


奧爸覺得大頭俊有拍照的天份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i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